《木兰辞》中的“唧唧复唧唧”到底是什么声音?

—— 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

momo314相同方式共享非商业用途署名转载

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

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

《木兰辞》

前几天逛某乎,无意间发现一个问题:“教科书中《木兰诗》为何将「唧唧复唧唧」翻译为「织布机的声音」?”。然后呢,当时给我推荐的皮皮鲁的回答中,答主提到,李敖在14岁时就发现语文课文《木兰诗》翻译错了:

我在北京念小学的时候,我的老师王恒庆教我们念《木兰词》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,不闻机杼声,但闻女叹息。”老师说,木兰在织布,所以木兰在叹息。

我说,老师“唧唧”不是织布的声音哦,这是叹息的声音。老师说,你怎么证明这是叹气的声音?我说,两个礼拜以前你不教过《琵琶行》吗?琵琶行说“我闻琵琶已叹息,又闻此语重唧唧。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”所以《木兰词》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,不闻机杼声,但闻女叹息”应该翻译成叹息又叹息。

——节选自《李敖妙语说天下》

不瞒大家说,《木兰辞》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学的,然而过了这么久,我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,所以当时看到这个回答的时候感觉是有些惊艳的:“我勒个去!厉害啊!竟然还能这么解释!而且感觉好对好合理啊!”。

当时也确实是被惊艳到了,没多想,不过今天又遇到这个问题,细想了一下,感觉这种解释(叹息声)也并不准确,有瑕疵,不能苟同。

那么,到底怎么理解这句“唧唧复唧唧”呢?“唧唧”到底算是什么声音呢?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,目前,我们有两种解释:

  1. 当户织的机杼声
  2. 木兰的叹息声

那么,我们来逐个分析:

解释一:“唧唧”一词表示当户织的机杼声。

这种解释应该是最为通俗易懂,最为浅显的一种了。

《木兰辞》中的第一句就是: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”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按照我们写作时最常用的套路,这个“唧唧复唧唧”不是当户织的声音还能是什么呢?

看图说话呀朋友们,长篇叙事诗呀朋友们,不就是讲故事吗?想象一下:

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

吱吱吱~,吱吱吱~,吱吱吱...

黄昏时,声音从一座农家小院中传出来,这里是木兰的家。推门而入,声音也愈发的清晰起来,透过西厢房那朦胧的窗纸,里面似乎有人在不疾不徐的摇着织布机...

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。

一愣神的功夫,在没有织布机的声音传来,取而代之的是一声声叹息。

怎么样,是不是有画面了?所以说这种解释是有其合理性的,能说得通的。唯一的毛病可能就是把这两句当成了完全写实的诗句,理解上可能不够深刻。

解释二:“唧唧”一词表示木兰的叹息声。

上文李敖的说法,其实是有道理的,其实在古时,“唧唧”一词表示叹息之声(并不是单指悲伤的叹息,也可以是赞叹的叹息)并不只是《琵琶行》的孤例,还有很多其他的例证,例如:

我闻琵琶已叹息,又闻此语重唧唧。

《琵琶行》

夫笑而呵呵,叹而唧唧,皆天籁也。

《滹南诗话》

所以说呢,《木兰辞》里面的“唧唧”表示叹息也未尝不可。

要说瑕疵呢,也不是没有:

  1. 大家读书都是顺着读嘛,我们只看到第一句就是如果单看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。”,而不看后面的第二句的话呢,这重意思基本是理解不出来的。

  2. 看到第二句的时候,我们才知道:噢,原来木兰这是在叹息呢。可是第二句说“不闻机杼声,惟闻女叹息”,那也就是说前面的“唧唧复唧唧”原来不是机杼声,而是木兰的叹息声。可是,如果不是机杼声的话,为什么要说木兰当户织呢?是不是感觉稍微有点矛盾?

当然,以上两点都不是什么大问题,但终归是有些不那么合适。

那么,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?我觉得有。

解释三:“唧唧”一词一语双关,在第一句和第二句的语境中分别表示“机杼声”和“叹息声”两种不同的含义。

我一说你就懂,这样就可以把以上两种解释中的瑕疵给抹掉了。

有人说了,你这不是和稀泥呢吗?!把两种解释掺和到一块就完了?!我问你几个问题你敢回答吗?!

  1. “唧唧”一词在古语中并不用作拟声词,通常只有嗟叹声一个解释,为何在这里可以解释为机杼声?

并不是。确实,古语中“唧唧”一词绝大部分都表示嗟叹之声,然而并不是完全不能表示其他声音,例如鸟鸣虫吟之声(虽然少,但还是找得到的):

促织谁遣汝,唧唧不能休。揽衣起观,四顾河汉淡如油。

[宋]魏了翁 《水调歌头》

但闻四壁虫声唧唧,如助余之叹息。

[宋]欧阳修 《秋声赋》
  1. 好,就算可以表示虫鸣之声,可是大家都知道古时的织布机是木制的,想也想得到,怎么都是“吱吱”的声音吧,怎么会是“唧唧”呢?

这是个好问题。“唧”并不是一个多音字,就一个音:ji。但是大家都知道,很多字的古音和现在的读法并不一样,那么这个字古时候怎么读呢?

㘉:《广韵》阻瑟切《集韵》仄瑟切,𠀤音栉。《玉篇》咇㘉也。《集韵》咇㘉,声出貌。《王褒·洞箫赋》啾咇㘉而将吟。《集韵》或作喞。又《集韵》子悉切,音堲。咇㘉,言多也。

《康熙字典》

由《康熙字典》知,“唧”字(古作“㘉”)在古时不但有“ji”的读音,还有“zhi”的读音。其中,“zhi”的读音是在《广韵》《集韵》中就已经有记录的。

《木兰辞》是北朝民歌,《集韵》是宋代编纂的,而全称《大宋重修广韵》的《广韵》更是对隋代《切韵》和唐代《唐韵》的修订。也就是说,虽然北朝的读音并不一定就是“zhi”,但是“zhi”这个读音基本可以确定实在隋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。隋朝距离北朝可以说很近了,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《木兰辞》的时代里,这个字就是可以读作“zhi”的。

问题1中魏了翁的《水调歌头》中也明确指出了,促织(蟋蟀)就是“唧唧”叫的。那么蟋蟀为什么又名促织呢?

谓其声如急织也。

[晋]崔豹《古今注》

所以促织(蟋蟀)的叫声跟织布机是很像的,也是“唧(zhi)唧(zhi)”的声音。那么此处的“唧唧”就更能表示机杼之声了。


所以你看,“唧唧(zhizhi)”表示木兰当户织的机杼之声;“唧唧(jiji)”表示木兰的叹息之声,“唧唧唧唧”一语双关,两种语境,不同含义,而又可以如此统一和谐,我都忍不住要为古人点赞了呢!

听说《木兰辞》原是北朝民歌,在收录于乐府诗集之前曾有过多次词句上的修改,不知道是哪位夺锦之才做的这个修改...

✎﹏ 本文来自于 momo314和他们家的猫,文章原创,转载请注明作者并保留原文链接。